秦彥慧 攝
近幾年來,,我埋頭寫長篇,讀書的時間很少,。張俊彪文學藝術館建成后,,我僅讀了他的長篇小說《曼陀羅》、長篇報告文學《塵兵西北》和近年出版的兩部散文集,,這在他作品中,,不過是冰山一角。我也是不知天高地厚,,憑著一股傻勁,,每寫一章都發(fā)給他先看。先生很是認真,,每讀一章,,都會給我回復一段閱讀感受和意見。正是他的鼓勵,,我才有底氣完成了平生第一部長篇小說,。聽從他的建議,在縣委領導的支持下,,于2023年七夕這天,,在西安大唐西市酒店舉行了《三水情殤》研討會,他從蘭州趕回參加了會議,這對后來的修改和作品質量的提高無疑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事后我才知道,,,年逾古稀的他是在患有眼疾的情況下,在手機上讀完我那幾十萬字的小說初稿,,并且寫下《千年史話一卷書》的評論,,這讓我很是不忍與不安,從內心對他產生了深深的歉意與欽敬,。
張俊彪是名貫全國的著名作家,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深邃的文學遣詣享譽文壇,。故鄉(xiāng)的張俊彪文學藝術館收藏陳列著他題材多樣、版本各異的著作達數(shù)十部,,逾一千多萬字,,可謂皇皇巨著,作品等身,。他的作品先后斬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軍優(yōu)秀圖書一等獎,,首屆世界華文杰出貢獻獎等21項大獎,,真是汗牛充棟,碩果累累。
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除了過人的天賦和才華,,主要緣于他幾十年來不懈的磨礪,艱苦的修煉,,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智慧,,這才鑄就了豐富多彩,璀璨奪目的篇章,。
先生才氣大,,名氣大,卻沒有一點架子,。為人平和謙恭,,質樸善良;做事認真可靠,,務實周全,;處世誠實厚道,淡泊寬容,。讀他的作品,,和他交談讓我受益匪淺,內心涌動著一種少有的感動、激動和敬重,,從中足以領悟到他寬博的精神境界,感受到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頑強的毅力
張俊彪出身農家,自小在極度貧困和饑餓中長大,。初中畢業(yè)就回到家里,,白天下地干活,夜晚在煤油燈下讀書,,羅川中學圖書室的圖書陪伴他度過了青澀歲月,,使他對文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后來參軍入伍,,在部隊的大熔爐里刻苦攻讀,,磨煉意志,張俊彪天生就是寫作的料,,腹有才華而不外露,,提筆成文有如神助。他寫通訊報道,、詩歌散文,,并在報刊上發(fā)表了大量作品。1975年初春,,從部隊退役,,先在甘肅人民出版社工作了半年,,因個人檔案調不過來,只好回到家,,他白天割麥子,,晚上在煤油燈下寫小說,就在這一季小麥割完的前一天,甘肅日報副刊整版發(fā)表了他的小說《豐收》,。慶陽地委宣傳部的一位”伯樂“相中了他,,“社員”張俊彪的人生就此翻頁,他跳出了“農門”,成了慶陽地委通訊組的一名骨干,。由于他勤懇的工作態(tài)度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作品在報刊上頻頻發(fā)表,又被調至甘肅省委宣傳部。張俊彪的命運徹底改變,。
就因為他癡迷讀書,,熱愛寫作,單位給他分配了一個單人宿舍,,為他熬夜寫作提供了方便,。在完成分內工作之余,他更加努力,,堅持讀寫,,這就為他后來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深厚的功底。他的《牛圈娃》《沒有隕落的太陽》一經出版,,便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影響,。接著他又開始搜集西北革命戰(zhàn)爭的素材,著手創(chuàng)作反映陜甘寧根據地的作品,。這類題材在當時還是一個“禁區(qū)”,,沒有人敢撞這個高壓線。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宣傳部長,,部長破例給他準了假,,并準許報銷差費,這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張俊彪輾轉陜甘交界的子午嶺山林以及西安,、延安、北京等地,,采訪了300多名老紅軍,、老干部,記下了數(shù)百萬字的采訪手記,,完成了長篇傳記《劉志丹的故事》一書的初稿,。當時的省委書記,《王若飛在獄中》的作者楊植霖在病床上閱讀了他的書稿,,并欣然作序,。這對他是多么大的鼓舞??!這部作品后來成了中國當代長篇傳記文學的開山之作,。
在子午嶺的山林里行走期間,張俊彪目睹了那些散落在山野的老紅軍戰(zhàn)士的生存狀況,。他為他們艱難的生活深感痛苦,,從骨子里同情那些為革命勝利而犧牲的英烈們,特別是那些為革命成功而流血負傷卻漂泊山野的志士,。他奔走呼號,,爭取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不出兩年,,就在華池縣建起了中國第一個紅軍敬老院,。張俊彪在寫作的同時,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功德事,。
中國青年出版社和解放軍出版社又接連出版了他的《血與火》《最后一槍》《鏖兵西北》等長篇傳記文學,。這批作品的出版,使大量流落散失的紅軍,、八路軍和解放軍老戰(zhàn)士,,許多蒙冤受難的將軍,參加過寧都暴動并在紅五軍團擔任要職的十多位戰(zhàn)將得以平反昭雪,。這批傳記文學也成全了張俊彪的人生之路和作家之路,,從而奠定了他在中國當代文壇舉足輕重的地位。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如果沒有經歷艱苦的人格修煉,張俊彪就不會達到如此的高度,,他的作品也不會產生如此的影響,。
冷靜地選擇
這時的張俊彪三十出頭,已是省委書記的專職秘書,,這是最具魅力的年齡,,也是人生最出彩的年齡。他誠實的人品和踏實的工作態(tài)度得到領導的認可,,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ōu)越條件,,也積攢了許多人脈資源。他與許多高官都有交際,,曾有多次調往北京或提拔的機會,,按照一般人習慣的想法,這樣一路走下去,,未來必定飛黃騰達,。這樣的誘惑,,想起來都讓人心潮澎湃,但張俊彪不為所動,。他忘不了還在貧困中掙扎的父老鄉(xiāng)親,,忘不了在苦難中成長的歲月,他明白自己出身寒微,,沒有資歷和背景,,不具備在政界縱橫馳騁的底氣和實力。依然選擇了他鐘愛的文學,,寫他的文章 ,;依然淡定如初,做他的秘書,。這種清醒的認識,,并不是每一個身處權力中心,面對巨大誘惑的人都能做到的,。在我看來,,張俊彪是一個天真的人,骨子里始終有一種浪漫的情懷,。如果他放棄文學,,專注官場的話,中國可能多了一個高官,,卻少了一個著名作家,。我總認為藝術的生命力比官員的影響力要大得多。事實也是如此,,在陜西當過省委書記,、省長的有幾個人還記得 ?而柳青,、陳忠實,、路遙、賈平凹的作品和名字婦孺皆知,,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越來越響亮,。張俊彪是個高人,他的選擇無疑是貼合實際的,。他選擇了他鐘愛的文學事業(yè),,文學為他提供了自由馳騁的天地。
張俊彪是從底層脫穎而出的作家,最懂得世態(tài)炎涼和人間疾苦,,他充滿活力,,充滿激情地書寫著人世間的恩愛情仇、世相百態(tài),文學的潛能完全釋放了出來,,而且越寫越自信,,越寫越從容,一部幾十萬字的書稿,,業(yè)余時間寫作,,往往三五個月就能殺青,這是何等的神速,,何等的才氣,!在此期間,,他又在魯迅文學院深造,,和眾多名家的切磋交流,系統(tǒng)地積累了方方面面的知識,,使他一躍而成為杰出的文學大家,。隨后他又出版發(fā)表了《寧都暴動》《血戰(zhàn)高臺》《解放大西北》《最后一槍》《省委第一書記》《山鬼》《孩子和牛》等一批長篇小說和電影文學劇本,,進一步確立了他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優(yōu)秀的品格
1992年,張俊彪調往深圳特區(qū)任文聯(lián)主席兼廣東文聯(lián)副主席,。從雄渾遼闊的大西北到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是他人生一次歷史性的轉折。
在深圳文聯(lián),,他放開手腳,,大膽創(chuàng)新,干得游刃有余,,風生水起,,使嶺南文藝“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很快就摘掉了“文化沙漠”的帽子,。先生有寬厚的氣度,識人的慧眼,,他惜才愛才,,大膽引進人才,對中青年作家藝術家不遺余力地推薦與提攜,,無私地幫助和扶持文學人才,,使深圳文藝界人才薈萃,文藝作品出現(xiàn)繁花似錦的氣象,,這在中國當時的文藝界傳為佳話,。
在深圳文聯(lián)工作的十二年里,深圳文藝作品獲得各類獎2000多項,。其中,,國際和國家常設獎500多項,,幾乎囊括了國內所有的常設性文藝大獎。張俊彪先生謙虛謹慎,,虛懷若谷,,當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文化時空”及“鳳凰之約”邀他做訪談節(jié)目,都被他一一婉謝,,拒絕出鏡,。他認為深圳文藝能夠欣欣向榮,蓬勃發(fā)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由此可見他的品格之高,,境界之高。
在做好文聯(lián)管理工作的同時,,張俊彪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又大獲豐收,。完成了《幻化》三部曲(《塵世間》《日環(huán)食》《生與死》)和《曼陀羅》兩部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這兩部長篇堪稱他的代表作品,?!痘没啡壳?45萬字,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隆重推出,,兩個月后再版再印,。第二年,由中國文聯(lián),、中國作協(xié),、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張俊彪長篇小說《幻化》三部曲首發(fā)式暨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50多位著名評論家發(fā)言,。會后,,人民文學出版社選編出版了《幻化》評論集,這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出版史上當時是絕無僅有的,。
張俊彪是一個豁達大度,、心胸寬闊的人,他感恩和銘記那些無私幫扶過自己的人,,只要有機會,,就會去看望他們。即使他們過世之后,,也會準備香紙,,并在每沓紙的背面寫上他們的名字、地址,,焚香化紙,,祭奠他們的在天之靈。他寬宏大量,以德報怨,,也去看望和祭奠那些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曾設置障礙甚至挖埋陷坑禍害過他的人,,感激他們從反面成就了自己。他能夠包容正反兩方面的人和意見,,各種聲音都能夠聽進耳里,。他的作品評論集中,贊揚,、批評,,甚至攻擊他的文章照單全收。凡此種種,,足以看出先生包容的氣度和寬廣的胸懷,。
戀鄉(xiāng)的情懷
張俊彪的內心深處永遠保留著一方圣潔的領地,那就是他的故鄉(xiāng),。他前半生于渾厚蒼涼的大西北工作生活,,后半生在沿海城市揮灑才情,他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對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總是魂牽夢繞,。退休之后,,每年都會和愛人返回故鄉(xiāng)住一段時間,到了晚年,,他又把自己畢生的心血無私地奉獻給了故鄉(xiāng),,建成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學藝術館。館內收藏了他慷慨捐贈的各類著作,、手稿,、書信、名人字畫,、郵票等11類數(shù)千件藝術物品,。那是他們全家半個世紀以來的珍藏,其中絕大部分已達到文物級別,,甚至可以說價值連城,。
如今的張俊彪文學藝術館,參觀和閱讀的人絡繹不絕,,它的建成與開放充分彰顯了先生情系故鄉(xiāng),,歸根認祖的拳拳之情和報效故土,感念家鄉(xiāng)的赤子之心,。張俊彪文學藝術館不僅成了旬邑一道靚麗的名片,,更是一面文化思想的旗幟,是一座巍然屹立的精神豐碑。
館內收藏陳列的著作,,述寫西北的文字占到三分之二,。描述故鄉(xiāng),懷念故土是張俊彪寫作內容選取的重要方面,,從中可以感受到一個游子對故鄉(xiāng)的摯愛與深情,。他的根在故鄉(xiāng),魂在故鄉(xiāng),,生命的源泉在故鄉(xiāng),,這在他近兩年出版的《追憶過往歲月》和《隱在心中的高山大河》兩本散文集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作品傳達出豐富的思想和巨大的信息,,完全是真情實感,,出于自然,是對故鄉(xiāng)深深的眷戀,,是一種源自內心難以割舍的情懷,。
生命的價值
從張俊彪的作品和品行中,可以領悟到一種大德大善的人文品格和大慈大悲的宗教情懷,。處處滲透著他為人為文為官的智慧風范,,時時迸射著人本人道和人情的思想光芒。
張俊彪是有佛緣的人,,他和許多寺院的主持或高僧成了朋友,。天水仙人崖方丈老和尚正德上師賜給他父親一支“百人頭”拐杖,圍繞拐杖發(fā)生了許多神奇的故事,,讓人不禁對人生善惡輪回產生無限的遐想,。
年輕時對社會認知膚淺,到了一定年齡,,就越來越相信人生的輪回與報應,。見過了太多的人和事,凡是心地善良,、寬容厚道,、品行端正的人一生大都很平順,而那些心歹作惡的人,,晚年和后人則多是霉運不斷,。無論是事業(yè)還是家庭,張俊彪無疑都是最成功最完美的,,這正是他德善品行的一種回報,。我多次接觸過先生和他的愛人侯曉菲老師,我們在一起交談,、聊天,、吃飯,,她總是幫著先生回憶一些細節(jié),氣氛是熱烈的,、隨和的,。先生始終保持著節(jié)儉的生活習慣,不浪費財物,。有一次在飯桌上,,不小心把一塊肉掉到了地上,他用筷子夾起來那塊肉在水龍頭上沖洗干凈,,放進嘴里才露出舒心的表情,。一頓飯他僅用一兩張餐巾紙,這些細節(jié)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得到人們由衷的敬重,。
張俊彪不僅是一位思想深邃,學養(yǎng)豐富,,著作等身的作家 ,,也是一位為人謙和,胸懷寬廣,,飽含溫情的智者 ,,更是一位具有優(yōu)秀文化品格和高尚人格魅力的創(chuàng)造者、思想者 ,,為人為文都做到了極致,。
人這一生到底應該怎么活?一個人到了晚年,,就會問自己,你這一輩子究竟活的是啥,?究竟干了些啥,?能不能對自己作個交代?什么是真正的東西,?有的人一輩子拼命地去鉆營,,拼命地去虛榮,拼命地去攀比,,搞得心力交瘁,。回頭一望,,所干的那些事兒,,于國于民于自己的人生,于自己的家庭究竟有多大意義,?
張俊彪沒有白活,,他活得精彩,,活得通透,生命的價值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他對得起自己的父母和故鄉(xiāng),,對得起這個國家,對得起自己的人生,。
作者簡介
劉敏卓,,陜西旬邑人,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史志協(xié)會理事?!堆乜h志》《旬邑文庫》主編,。有散文、詩歌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