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少飛 攝
門掛艾草,,屋撒雄黃,,吃黃米紅棗粽子和黃米紅棗燜飯,,喝雄黃藥酒,,娃娃戴耍貨(香包)、花花繩、穿五毒裹肚,,這是我的家鄉(xiāng)周祖故里,,歡度端午佳節(jié)、延續(xù)傳統(tǒng)節(jié)慶文化的特色儀式,。
馬上端午節(jié)了,,家鄉(xiāng)小城的市場上,一街兩行的攤點,,已將歡慶傳統(tǒng)佳節(jié)的帷幕徐徐拉開,。這些富有豐富文化底蘊的端午節(jié)特殊產品,引得瀏覽,、品評和選購的人熙熙攘攘,。
這些用品中,我最鐘情的是在清晨清新空氣中洋溢濃烈芳菲的艾香,,仿佛將我拉回到了童年,。
那時,我家屋后年復一年地葳蕤著炕大的一片艾草,。家人得了風寒病,,夏里秋里用它的鮮葉治,春里冬里以它的干葉治,。七歲那年麥黃時節(jié)的一個中午,,一場突發(fā)雷陣雨,將在野外瘋玩的我淋了個落湯雞,。雨過天晴,,跑回家,換上干衣,,肚子餓得難挨,,我就不聽大人善言相勸,一氣吃了十多個綠黃杏,。晚上,,腳手關節(jié)和肚子痛得我坐臥不寧。家人沒法子,,父親便背我去讓三祖父瞧瞧,。他是鄉(xiāng)里有名的老中醫(yī),家距我家約半里路,。他診斷一番后說,,是濕寒凝聚筋脈所致,可用溫通經(jīng)絡,、散寒祛濕,、化瘀止痛的艾葉治療,。他叮嚀過我父親的具體治法,我父親又小跑背我回家,,母親從屋后采回鮮艾葉并兩片生姜,、兩枚蔥須、一捏黑糖煮水讓我喝,,祖母拿布包了炒熱的干艾葉和干花椒熱敷我的痛處,。我痛消后,一連七個晚上,,祖母和母親都用祖父熬的鮮艾葉水給我洗澡,,斷了我病根。
家鄉(xiāng)流傳端午節(jié)用鮮艾葉熬水給小孩沐浴的習俗,,有“洗了艾葉浴,,一年身上輕”的諺語。據(jù)我三祖父講,,用芳香濃烈奇特的鮮艾葉煮水為孩子沐浴,,不僅能消暑、除菌,、止癢,,還能清潔居室環(huán)境,驅除蚊蟲,,預防暑季的好些傳染病,。幾把灰綠鮮艾葉,寄托了父母對小兒小女的厚愛的希冀,。
我已故的三祖父還講過,,家鄉(xiāng)一年采收艾草的最佳時節(jié),在芒種和夏至之間,,也就是端午節(jié)前后,。這時節(jié)的太陽熱漸盛,天地間的陽氣興旺,,受日月洗濯,,汲天地精華的艾草,長得最是精神,,含的艾油也最多,。
后來,我讀《本草從新》,,它對艾草的記載是:“艾葉苦辛,,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jīng),,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jīng)而治百病,。”我讀狀寫艾草的詩,,從“彼采艾兮,,一如不見,如三歲兮”,;“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長”等句中,,看到了人們對它的親近,,也聞到了它別樣的靈氣。
我家艾草,,端午節(jié)的清晨采收,。采收回帶著明凈露珠的艾草,扎把掛于各個屋子門,,整個院落,,蠅蚊不見,艾香撲鼻,。聞著氤氳熏染了五千年時光的艾草的濃烈芬芳,,享受著軟糯滑爽,滿口生甜的黃米紅棗粽子,,我和家人就把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念想,。
作者簡介
石顥,甘肅省寧縣人,,甘肅省作協(xié)會員,。著有報告文學集《山鄉(xiāng)的風》《北豳春韻》《穿越》,散文集《心旅》《豳風吹過的地方》等,。小說,、散文、報告文學散見于《農民日報》《甘肅日報》《西安日報》《中國草根作家》《新一代》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