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集市,,一般都設(shè)在鄉(xiāng)鎮(zhèn)所處地方,。往往是每月一四七日、二五八日或者三六九日有集,。逢集的日子,,街道上人來人往,熱熱鬧鬧,,形成一幅生動的畫卷,。
生活在鎮(zhèn)原縣南川鄉(xiāng)這塊偏僻山地上的人們,卻并沒有隔兩天就趕大集的奢望,。只在每周星期三家長給住校學(xué)生送吃食,、衣物時才是有集日,確實不易,。
這個位于鎮(zhèn)原縣城南面十多公里的小鄉(xiāng)鎮(zhèn),,和縣城僅隔一道山梁。從縣城東門出發(fā),,翻過山梁,,下坡就到鄉(xiāng)街道西路口。
站在路口眺望,,街道由西向東,,順河而建,滿打滿算也就四五百米長,。這頭喊一聲,,那頭就能聽見,。街面并不寬展,兩輛車并行,,已經(jīng)顯得很擁擠了,。逼得鄉(xiāng)政府、衛(wèi)生院和初級中學(xué),,只能收緊肚皮,,緊貼北面山根處,勉強喘息,。農(nóng)業(yè)銀行,、派出所和幾家零星商店散布在街道南面的地畔旁。
無論是閑暇的冬天,,還是繁忙的種收季節(jié),,有集這天,只要天氣晴朗,,四里八村的莊戶人,、小商販,從不同方向涌來,。冷清了好幾天的街道,,一下子喧囂起來。
街面上有賣日雜用品的,,有賣干貨的,,有賣水果的,有賣小吃的,,……應(yīng)有盡有,。街道有多長,攤位就有多長,。趕集的人們熙熙攘攘,,欣賞著各種攤位,尋找自己所購之物,。嘈雜聲,,叫賣聲,問價聲,,笑聲,,匯成了聲音的海洋。
幾個菜販子,,從車上抱下一袋又一袋新鮮蔬菜,,碼成一長行。每個菜攤上早就擠滿了人,,前面的人菜還沒裝進袋子,,后面的人又?jǐn)D進來,,左挑右選、詢問價格,。農(nóng)村人實在,,只要擠到攤前,就得買幾樣,。像辣椒,,黃瓜,豆腐,,大蒜等這些家常蔬菜跟前人最多,,菜販子不用吆喝,也忙得夠嗆,。
紅色大傘下,,豬肉整片攤在案板上,一匝寬的切肉刀磨得錚亮,,斜斜地剁在砧板上。攤主咧著嘴,,斜著身子,,忙于剁肉,就來不及稱稱,;忙于稱稱,,就來不及剁肉,還不時地向圍觀群眾解釋著什么,。
移動的玻璃櫥柜擦得一塵不染,。柜板上分層擺放著油光泛黃的大燒雞,胖嘟嘟的香辣豬蹄,,皮色深紅的豬頭肉,。陽光跳躍其間,明亮亮的,,香味在人群里徘徊,。
街道西邊,是山貨的聚集地,。春天有剛孵出的小雞,、憨萌萌的小豬娃;夏天有各式糧囤,、杈扒農(nóng)具,;秋冬季的大紅公雞、五谷雜糧等全都在這兒,。吸引一群群莊稼人圍觀,,挑選,。幾個年輕媳婦圍住裝滿土雞蛋的藤條籠,嬉笑著討價還價,。從縣城拉過來的衣襪鞋帽,,掛成半圓形,陸陸續(xù)續(xù)有人試穿,,有人買,。
女人們逛得最瘋。通常三兩人一幫,,超市里瞧瞧,、摸摸,菜攤上趁著新鮮挑幾樣,,又竄到鍋碗瓢盆攤子前亂翻騰,。試衣服的簾子旁,排隊的往往是她們,。
老年人有的這兒一堆,,那兒一群,屁股放小馬扎上,,眼睛緊緊盯著棋盤,,吵吵嚷嚷,互不相讓,;有的挪坐在小吃攤前,,摘下石頭眼鏡,藍(lán)帽子往腦后一推,,舒舒服服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豆腐腦,,額頭上早已熱汗涔涔。
只有一間門面的飯館,,有集這天格外繁忙,,人群進進出出。許多認(rèn)識的不認(rèn)識的男人,、女人,、老人,坐在三五張飯桌前,,一邊把很熱的面湯灌進肚皮里,,一邊敘說著各自的新鮮事,等著后廚能盡快端出自己要的飯菜,。
炒面食的老板娘,,三十多歲,中等個子,,一對大眼睛總閃著微笑,,臉蛋飽飽的,,胸脯鼓鼓的,脖子上時常搭條白毛巾,。一旦面食出鍋,,像極了古裝劇上酒棧里的店小二,扯長嗓子喊:“二大碗肉炒面好啦,,快來端,!”跑堂的老頭,左右手高高擎著二碗顏色金黃,、香氣四溢的炒面,,側(cè)著身子邊擠邊嚷嚷“讓一哈啥,馬上到你了,!”
集市上人流像潮水,,潮水是移動的,街道是喧鬧的,。走在人群里,,你看人,人看你,。一聲“天水花牛蘋果便宜賣啦,!”又吸引了好多目光。趕集人拎著購買的物品,,愜意地走著,,逛著,,張望著各種攤子,。看見熟人寒暄幾句,,又各自沖著自己的事情忙去了,。人人臉上掛著微笑,盡情享受鄉(xiāng)村集市帶來的繁華,、歡樂和滿足,。
作者簡介
亢軍剛,甘肅鎮(zhèn)原縣人,,慶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 《甘肅經(jīng)濟日報》《甘肅農(nóng)民報》《隴東報》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