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huán)縣的西北部有一鎮(zhèn),,名毛井,。在毛井的最北部有座山,名馬大山,。
環(huán)縣是山的組合,。縣域地貌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山峁起伏,,丘陵錯落,殘垣間布,,溝壑縱橫,。毛井亦如此。緣何獨說此山,,因為與此山有緣,。每次無論是專門去,還是進村入戶路過,,都能想起其之高,,之大,之美,,登斯山也,,則心可敬,亦可靜,。
馬大山之高,,高在超然,。馬大山又名馬家大山。具體位于環(huán)縣毛井鎮(zhèn)施家灘村境內(nèi),,距鎮(zhèn)政府41公里,,環(huán)縣城117公里。據(jù)《慶陽志》記載:“慶陽市地勢南低北高,,海拔在885米與2089米之間,。全市海拔相對高差1204米,北部馬家大山最高為2089米,,南部政平河灘最低為885米,。”因其地處甘寧交界,,這里也曾有過紛爭,。2022年7月毛井鎮(zhèn)人民政府在此立碑為記。顯然,,在這擁有2711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唯它最高,應該值得驕傲和書寫吧,。但翻閱古籍文獻,,卻很難找見一點什么。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與其無緣,。陶淵明的“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與其無意,。但馬大山依然在那,從未改變,,他孤傲而超然,站在山上,,歷史的云煙隨風飄過,,渺渺人生何其坦然。人,,怎能不敬畏這永不褪色的大山,。此時,你若情不自禁高亢幾句,,即使五音不全,,那也真叫個“舒坦”,!
馬大山之大,大在雄渾,。馬大山之高,,是有志記載的。我想,,之所以能擁有其高者,,定不能脫離其大。要不然一定會有“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之嫌,。毛井鎮(zhèn)有632平方公里,,馬大山有多大,沒有人具體測量過,。要用老鄉(xiāng)的話來表述,,那真是“大的沒有邊邊”。其實,,山之大,,不在本身,而在其視野和品格,。登此山,,眼中盡是層巒疊嶂,這里的山是相互連接和完整的,,那些為其聚攏的小山歷盡滄桑也不曾與其分離,。置身山上,不知是其高大而引的它山相聚,,亦或是它山之微而成就其高大,。我想應該是彼此成就的結果。也許自然界中本就沒有獨立的高大與卑微的存在,。生活在這大山腳下的人們更是如此,,他們早已與大山融為一體。山的雄渾養(yǎng)育了這里人們的厚重和大氣,,塑造了他們堅韌不拔,,勇于拼搏的品格,甚至將這種“大”的品質,,賦予在生活的“柴米油鹽”上,。就從飲食上說,在毛井無論是紅白喜事,,一定用的是大碗,,這里有一道傳統(tǒng)美食,,就叫“十大碗”。如果要吃羊肉,,一定是“羊大件”,,這都是最高的待客之道。所以,,來毛井大碗吃肉,,大口喝酒,吃的是西北人的豪情,,喝的是西北人的灑脫,。無獨有偶,2023年全國著名美食主播,,廣東“大眼仔”慕名而來,,全面拍攝和體驗毛井人民“打平伙、吃大件”的全過程,,或許正是因“大”而結緣吧,!
馬大山之美,美在自然,。我總認為是馬大山的高和大成就了他的美,。進入新時代,馬大山也有了新變化,。如今,,這里即將建成百萬千瓦風光同場新能源基地。馬大山及其周邊早已樹立起高大的風機,,一座座高聳矗立的玉輪不停旋轉,,與廣袤的草原交相輝映。半導體的光電效應也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能量的“新大陸”,,足夠能量的光子從這里出發(fā)一路南下,,實現(xiàn)它經(jīng)濟價值的華麗轉變。馬大山由此也承擔了新時代的新使命,。此時,,置身其中,放眼望去,,光影交匯的山坡上是羊兒的天下,。牧羊人的鞭子時不時高高舉過頭頂,似乎要與那云端握手相連,,那一聲聲對羊兒的呼喚,總能讓我心靈震顫,,我聽出來那是對生的自然希望,,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呼喚……那聲音是那么的淳樸自然,,卻毫無保留的穿透你的心間,足以滌蕩你在城市繁華生活下的浮躁,,讓你心靜如自然,。每登此山,總能讓我想起辛棄疾那句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被他那種品行與情操所深深地折服。
美是什么,,本無定義,,只在你的眼里和心中。馬大山是一座山,,但它不僅僅是一座山,。它的美不需要粉飾,不需要裝點,,它的美是塞下之風的自然,,是大漠孤煙的淡然,更是新時代的“羊光大道”與“風光無限”,。如果你來慶陽,,想體驗山之雄渾,想品嘗山珍之美味,,想與牧羊人一起高歌,,想讓心靈與自然交融,那就來毛井吧,!
作者簡介
梁森,,現(xiàn)在環(huán)縣毛井鎮(zhèn)政府工作,愛好文學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工作之余,,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