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比绻f團圓是春節(jié)的主題和核心,那么,,走親戚就是對這個主題的生動詮釋,。
我的童年,人們一年之中最向往或是感到最有儀式感的,,就算春節(jié)了,。
每逢過年,常聽老人講,,親戚不走動就“斷路”了,。莊戶人注重禮儀,根據(jù)習(xí)俗,,走親戚的規(guī)矩,,從大年初二開始,按照順序,,依次是舅家,、姑家、姨家,,老舅家,、老姑家、老姨家,,至于其他親戚,比如已出門的姐家,,或是認(rèn)有干爹,、干娘的“干親戚”,則更要往后排了,。
那年代的農(nóng)村,,交通不便,村與村之間都是坑坑洼洼的便道,,平常人家連自行車也沒有,,走親戚大都是步行。
俗話說“娘親舅大”,。在我幼小的記憶中,,每年過罷正月初一,第二天去舅家拜年走親戚這項重要任務(wù),常常是由弟弟和我去共同完成,,當(dāng)然這也是我們非常樂意去走的親戚,,除了伙食上有所改善,還能領(lǐng)到壓歲錢,。
我的舅家和我家相距不遠,,在我家住的東南方向十五里地開外的新堡村。每年走前,,母親都會早早把我和弟弟精心打扮一番,,整整帽子,拉拉圍脖,,拽拽衣襟,,生怕我們穿戴得邋遢,走在路上丟她的人,,更怕娘家人瞧不起……
那時人們看重的是禮節(jié)和相互來往,。但走親戚,適當(dāng)帶點“拿得出手”的禮品,,講究的是份心意,,體現(xiàn)的是主家情分。但在那個物質(zhì)特匱乏的年代,,即使是那些排在前列的最重要的親戚,,也沒有什么“大禮”可以拿得出手,經(jīng)常是白面饅頭配油餅兩樣?xùn)|西,。說是兩樣?xùn)|西,,其實量都少得可憐,一家親戚最多也就一個饅頭一個油餅或兩個饅頭,,較好點的可能每家是兩個油餅,,母親怕我們把禮品弄差了,送錯了人家,,常常是用不同顏色的布包把禮物分裝開來,,交代我們,這個花包是給誰家的,,這個紅包是給誰家的,,而這個藍包又是給誰家的。我們把母親的這些話記在心里,,然后按照份數(shù)和重量作個分工,,弟弟帶幾份,我?guī)追?,這樣就興高采烈地出發(fā)了,。
記得當(dāng)時本村小伙伴朱彥昌,,他的親戚家跟我舅家是鄰村,每年走親戚的時候,,我們結(jié)伴而行,。去的時候,到了慕家廟澇池畔該分手的地方,,我們把澇池畔槐樹作為參照物,,相互約定,下午大概幾點鐘集中,,如果到時候等不上對方,,就要在樹身上留個記號,以便后來者一目了然,,不再誤等,。
走親戚的心情很是激動,我們各自聊著親戚家的事,。逢人問要去那里,?我們總是興奮地應(yīng)到:“走親戚啊,!”幸福之感溢于言表,,得意之情充滿心間。
那時候,,也許是因為貪玩,,或是土路落雪路滑,我們走路時常常只顧向前走,,動不動就摔上一跤,,不是把膝蓋碰破了,就是把胳膊肘摔傷了,,或者就是玩小魚刀把某個指頭蛋割破了,。有時只顧仰頭四下張望,不看腳下路,,走著走著,,鞋底粘上了泥,越走越厚,,越走越沉,,越走越累,,帶不動了,,從路邊拾個木棍棍戳一戳,找個磚頭蹭一蹭,,或?qū)€石頭刮刮,,弄完拖泥帶水的鞋底,,我們繼續(xù)前進。
就在這種有說有笑,、高高興興地結(jié)伴行走中,,我們往往要差不多兩個小時,才能到達舅家,。我和弟弟先從大舅家開始拜年,,那時盡管父親也教過如何磕頭,但我們往往會把磕頭這一本來很嚴(yán)肅認(rèn)真的事,,做得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對著正窯的方桌,,猛地跪下,,喊一聲大舅,二舅,,過年好,!然后再磕頭,又蹭地站了起來,,整個過程大概也就三四秒鐘,。這時,我們最為關(guān)注的,,不是自己磕頭的動作是否規(guī)范,,親戚是否滿意,而是他們早已備在手里的壓歲錢,。
“窮家富年吶,,給娃發(fā)個壓歲錢……”每當(dāng)我從舅舅手中接過那嶄新的壹角錢時,就會平平整整地把它裝進口袋,,絕不折疊,,唯恐破壞了它的手感和美感。
由于三舅是初二走舅家的最后一站,,所以記憶中這天的午飯,,我和弟弟大都是在他家吃的。這其中還有一個我們心照不宣的原因——外婆的烹飪手藝頂呱呱,。每次去時,,外婆好像預(yù)先知道似的,每當(dāng)我們登上長長坡嶺看見三舅家時,,就能望見外婆站在崖背邊那個土梁上向坡下遠望的身影,。于是,我忘了累,,來了勁,,步子邁得更歡,,高興地對弟弟說:“看!那是外婆,!”外婆也看見了我們,,高興地叫著:“噢,我蛋蛋娃來了,,你媽可好嗎……”
有一年,,父親安排我和弟弟去舅家時,順便拐幾里山路去對面嶺上給姑家拜年,,飯當(dāng)然在姑家吃,。從三舅家走時外婆一再吩咐說:“上個坡坡,吃一鍋鍋,,娃娃長身體呢,,回來時一定拐到這里吃些東西再走”。我們怕傷了她的心,,從姑家拜年后,,真的返回來了。三舅當(dāng)時不在,,一直在家等候我們的外婆,,已為我們準(zhǔn)備好了飯菜,也包好了我們回家?guī)У臓t食,、油果子,、核桃棗。外婆笑著說:“是不是你姑家做的飯比我做的好吃,?你三舅說了,,今天這倆外甥來了,不吃完桌上留的兩個鹵豬蹄,,就別讓他們走,,其他人誰都不能吃?!蹦且淮?,我和哥哥乖乖地坐在那里,美美地又吃了一頓,,還喝了一碗放有紅棗的醪糟湯,,熱乎乎的,好喝極了,。
如今過年走親戚與我小時候大不一樣了,,近幾年回老家,看到家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和親戚都富裕了,走親戚大都有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可以迅速到達,快去快回,。走親戚的禮品比以前厚重多了,,很多開著車一上午走四五家,有的甚至是放下禮品就走,,缺少了親情交流,,親戚味越來越淡……這種現(xiàn)代化的方式,雖說時髦了許多,,便捷了許多,,華美了許多,但同時也失去了許多樂趣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