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聚焦:李一平
藝術簡介
李一平,甘肅正寧縣人,。1976年畢業(yè)于西北師范大學美術系,。2007年結業(yè)于中國美協(xié)中國畫高研班。從事群眾文化工作四十余年,,主攻版畫成果頗豐,創(chuàng)作二百余幅作品,,這些作品大都反映隴東風土人情,,鄉(xiāng)土氣息濃郁。先后入選全國美展五次,,獲甘肅敦煌文藝獎三次,,全國獎三次。作品被廣東省美術館、陜西省民俗博物館永久收藏,,作品曾隨展覽在美國,、捷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展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二、三屆甘肅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省美協(xié)版畫藝委會副主任,。
創(chuàng)作成就
1976年,作品首次入選甘肅美術作品展覽,。
1979年,,作品獲省美展二等獎。
1984年,,作品《人民英雄劉志丹》獲甘肅省1980—1984年度美術佳作獎,。
1986年,作品《我的家》獲省美展一等獎,。
1986年,,獲中國美術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辦的全國風俗畫大獎賽優(yōu)秀獎并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展出。
1987年,,作品《山里人家》獲省美展二等獎,。
1987年,論文《試論慶陽民間工藝的民俗意識》在《中國民間工藝》發(fā)表,。
1989年,,作品《迎新親》獲省美展二等獎。
1991年,,論文《略談慶陽民間工藝》,、《古代銅鏡的寓意》在《民間工藝》年會刊物上發(fā)表。
1992年,,作品《黃土高坡》入選紀念“講話”五十周年全國美展,,獲省美展一等獎。
1993年,,作品《隴東燎疳節(jié)》獲甘肅省委,、省政府首屆敦煌文藝獎。
1996年,,作品《安居樂業(yè)》獲省美展二等獎,,入選全國群星獎,。
1997年,作品《山莊》入選第四屆中國藝術節(jié)展覽,。
1999年,,作品《冬碾》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展覽,獲省美展一等獎,。
2000年,,作品《鄉(xiāng)親》獲省群星獎。
2000年,,當選甘肅省美協(xié)理事,。
2001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
2001年,,獲甘肅省第三屆敦煌文藝獎。
2001年,,作品《打秋》入選建黨八十周年全國美展,,被廣東省美術館永久收藏。
2003年,,獲甘肅省第四屆敦煌文藝獎,。
2007年,作品獲全國《金暉杯》金獎,。
2009年,,作品參加“西部情”書畫名家邀請展。
2009年,,專輯在甘肅省電視臺《今朝隴原》欄目播出,。
2010年,論文《談談北石窟造像對人物畫創(chuàng)作的啟示》在《甘肅文苑》雜志上發(fā)表,。
作品展示
創(chuàng)作心得
當代人物與“六法”
李一平
中國畫中的人物畫歷史悠久,。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不斷發(fā)展變化,人們對繪畫認知和追求的不斷提高,,中國人物畫的理論和實踐日趨完善,。特別是現(xiàn)代人物畫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與現(xiàn)代人們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突出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們的精神風貌與社會生活現(xiàn)狀,。但是,從繪畫理論層面來看,,仍然與南朝謝赫關于中國畫的“六法論”一脈相承,。“六法”的基本內容是氣韻生動,、經(jīng)營位置,、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宜類賦彩,、傳移模寫。古人評價繪畫水平高低,,主要依據(jù)這六法,,也就是這六條品評標準。當代人物畫的評價體系,,也超不出六法的基本范疇,。例如,我們欣賞一件人物畫作品,,首先要從整體效果入手,,就是要求畫面氣韻生動、視覺沖擊力要強,。它是一個有機整體,,每個局部互相牽連,相互照應,。欣賞一件好的美術作品,,一看讓人眼前一亮,第一眼很打動人,,活靈活現(xiàn),,生動傳神,這件作品就是一件好作品,。所以一件作品的評價,,氣韻生動是第一位的。其次,,好的作品還要耐看,,再看它的構圖章法布局,也就是六法中的經(jīng)營位置,,要求畫面主題突出,,布局合理,點線面組織得當,,黑白灰調子和諧,。畫面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都處理的得當,。再深入地看,,看畫面的筆墨效果,注重筆墨的功力和線條的質量,,就是強調骨法用筆,。至于應物象形,,傳移模寫、隨類賦彩,,也是每件成功作品必不可少的內容,。就是要看作品抓形準確、色彩合理,,有生活基礎,,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