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峻,,字鵬云,筆名尋真,,號無為齋主,1950年出生于甘肅寧縣,。大學學歷,,高級政工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書法師,,甘肅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世界華人華僑藝術家聯(lián)合會榮譽副主席,,中國詩書畫出版社社長,,中國職業(yè)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甘肅農(nóng)民書畫研究會顧問,,甘肅省書畫家協(xié)會評委,,慶陽市書法家協(xié)會榮譽理事,岐黃書畫院院長,,慶陽市老年書畫協(xié)會副主席,,岐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隴東學院,、慶陽市老年大學客座教授,,三屆慶陽市政協(xié)委員。書法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范教材,,大學《書法教程》征為當代名家示范作品,,書法報社簽約書畫家。
書法獲獎:
“農(nóng)行杯”首屆中國電視書法大賽優(yōu)秀獎(中國書協(xié)),,“信德杯”全國書法展優(yōu)秀獎(中國書協(xié)),,“洪平杯”第七屆中國重陽書畫獎(特等獎),書法報30年“巴山夜雨杯”全國書法大賽優(yōu)秀獎(最高獎),,《人民日報》藝術名家“金杯獎”大賽金獎,,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六十周年書畫聯(lián)展一等獎,“孫詒讓杯”全國甲骨文書法大賽二等獎,,第三屆中國西安碑林書法藝術節(jié)二等獎,,中國電影百年書畫大展優(yōu)秀獎,甘肅省首屆老年展優(yōu)秀獎,,《書法導報》“二程杯”全國書法大賽優(yōu)秀獎,,2012年《書法報》書法海選年度佳作(擂臺賽)銅獎,,第二屆全國篆書書法大展優(yōu)秀獎,多次獲慶陽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暨夢陽文藝獎等,。
入展:
全國第二屆篆書展(中國書協(xié)),,第三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展,(中國書協(xié)),,中國書協(xié)培訓中心兩次教學成果優(yōu)秀作品展,,兩次入展“百年西泠翰墨春秋”西泠印社詩書畫印大展,甘肅省第五屆“張芝獎”書法大展,,紀念王國維先生誕辰140周年全國古文字書法篆刻大展,,“錦溪杯”全國甲骨文書法篆刻大賽,“古河州”全國書法大賽,,“天慶杯”全國書法大賽,,首屆蔡文姬獎全國書畫大賽,首屆蔡邕獎全國書法大賽,,首屆甘肅中青年書法百家作品展,,第二、四,、五,、六屆“觀音山杯”全國書法藝術大展等。
作品及論文多次在《書法報》,、《書法導報》,、《書法教育》等報發(fā)表,事跡入編《世界名人錄》,、《中國優(yōu)秀專家名人大典》,、《中國當代美術家書法家大辭典》、《慶陽名人春秋》,、《慶陽志》,、《寧縣志》等二十多部典籍。作品被全國多處碑林,、名勝古跡勒石紀念,,出版《張峻書法作品集》。自籌百萬余元在家鄉(xiāng)建立張峻書法文化基地和書法碑林,。
觀書有感
淡泊明志 翰墨澄懷——張峻先生的書法人生
作者:張建昕
張峻先生風骨峻峭,,為人平和,處世淡泊,。
雖無深交,,但先生之為人為藝,在隴原書界有口皆碑,。
先生沒有顯赫的地位,,沒有豐厚的家財,,也沒有文人、藝術家的孤傲,,只是躲在城市的一個角落,,默默地讀書,安靜地寫字,。就像黃土高原上郁郁蔥蔥的楊柳,,不張揚、不搶眼,、不爭寵,,守貧樂道,安然恬靜而又怡然自得,。
雖說在慶陽書法界,,先生當屬前輩,。但他為人謙和,,并沒有在當?shù)貢鴧f(xié)謀個一官半職。在許多人爭先恐后地向書協(xié)領導職位靠攏,,似乎不坐到這個職位上就不是著名書法家,,就不是“巨匠”、“大師”,、“名家”的喧囂里,,他“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春夏與秋冬”,,只是認認真真地讀書,,老老實實地寫字,兢兢業(yè)業(yè)地做事,。其結果是,,寫得一手好字,交了一幫朋友,,贏得一片聲譽,。沒有榮華富貴,沒有絲竹亂耳,,沒有俗事纏身,,唯有一支筆伴著他走過了幾十載的世事滄桑,幾十載的風雨人生,,幾十載的坎坷紅塵,,寫出了他半生的蘊藉與格致,半生的喜怒與哀樂,,半生的淡定與超然,。
先生的作品格調高遠,,面目清新,風格瀟灑,,處處流露出自信和靈動,,處處透露出先生對書法得天獨厚的領悟和把握。他先后十多次在全國,、全省書展中獲獎,、入展,作品先后在中國軍事博物館,、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等地展出并被永久收藏,“2004年中法文化年”在法國等地巡回展出,,還被多處碑林勒石紀念,。書法作品獲《人民日報》藝術名家“金杯獎”大賽金獎;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六十周年書畫聯(lián)展一等獎,;“孫詒讓杯”全國甲骨文書法大賽二等獎,;中國電影百年書畫大賽優(yōu)秀獎;“信德杯”全國書法展優(yōu)秀獎;甘肅省首屆老年展優(yōu)秀獎,;《書法導報》舉辦的“二程杯”全國書法大賽優(yōu)秀獎,,《書法導報》舉辦的全國書法家書寫杜甫《秋興八首》長卷報上展優(yōu)秀獎;2012年《書法報》書法海選.年度佳作(擂臺賽)銅獎,;慶陽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暨夢陽文藝獎,。入展:全國第二屆篆書展、第三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展,;“農(nóng)行杯”首屆電視書法大賽,,中國書協(xié)培訓中心兩次教學成果優(yōu)秀作品展;兩次入展西泠印社詩書畫印大展,;“百年西泠?翰墨春秋”西泠印社詩書畫印大型選拔活動,;首屆中國當代書法名家作品展,《人民政協(xié)報》創(chuàng)刊30年光輝歲月?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展,,“古河洲”全國書法大賽,;“天慶杯”全國書畫大獎賽,首屆蔡文姬獎全國書畫大賽,,首屆蔡邕獎全國書法大賽,,“紅荔飄香、文化旅游”中韓名人書畫作品交流展,,首屆甘肅中青年書法百家作品展等,。入選第二屆北蘭亭書法電視大賽;鄧石如獎全國書法展。兩次獲《書法報》書法海選?年度佳作入圍獎,,作品及論文多次發(fā)表于《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畫報》,、《書法教育》等專業(yè)報刊,。事跡入編《世界名人錄》、《中國優(yōu)秀專家人才名典》,、《慶陽名人春秋》等十多部典籍,。出版《張峻書法作品集》,先生現(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文化部中國硬筆書法協(xié)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家創(chuàng)作中心理事,、世界華人華僑藝術家聯(lián)合會榮譽副主席,、中國詩書畫出版社社長,中國職業(yè)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甘肅省書畫家協(xié)會評委,、慶陽市書法家協(xié)會榮譽理事、岐黃書畫院副院長,。隴東學院,、慶陽老年大學客座教授,。被新加坡文藝工作者協(xié)會,、香港中華文化國際交流出版社等授予“少林國際知名藝術家”、“中華老年優(yōu)秀書畫藝術家”等稱號,。書法,,為他贏得了聲譽,充實了人生,。
當然,,每一位書家的成功都離不開個人的勤奮與刻苦,先生也不例外,。他九歲習書,,少有書名。然而,,他所處的時代,,正是想讀書而沒有書讀、沒法讀書的時代,,難得的是他能將少年時代對書法的興趣堅定不移地保持了下來,。即使是他后來從政,做了部門一把手,不管多么繁忙,、勞累,,也能堅持不輟,筆耕不止,。據(jù)先生講,,他習書,初從唐楷入手,,后攻二王行草,,兼涉張旭、懷素,、米芾,、王鐸諸家,近年來又于甲骨文,、金文大篆用功尤勤,,下了很大功夫,應該說在基本功方面具有很牢固的基礎,,是一個有著深厚傳統(tǒng)功底的書家,。先生認為,學書重在臨帖積累,這是書法的“根基”,,反復臨寫,,百摹不厭,潛心研習,,以達到“形神兼似”的境界,。神形兼似之后,要有所創(chuàng)新發(fā)展,,即“臨得進去再走得出來”,。他還說:“光練字是技法上的,寫到一定程度書法就成了一種文化,,必須要有‘字外功’,,要把書法的淵源和思想等都寫進去。追根究底書法要靠文化素養(yǎng)支撐,,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厚重的歷史滄桑感,,否則就會蒼白無力?!睘榇?,他認真閱讀古典文學,研習詩詞韻律等古典文化知識,,在他書房里放著大量的國學書籍,。他還多次參加中國書協(xié)等組織的培訓班,以求在理論上加深對書法藝術的理解。
數(shù)十年臨池不輟,,再加上長期地思考,、學習,反復磨練,,以及對書法藝術的個性化理解,,使得張峻先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善于汲取前人的經(jīng)驗和藝術精華,師古不泥,,大膽創(chuàng)新,,經(jīng)過反復錘煉,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現(xiàn)在的創(chuàng)作主要集中在篆書和行草書上,,技法嫻熟,落筆有神,,平和簡靜,,一任自然。作品雍容大氣,、古樸雋永,、氣勢磅礴、意蘊悠長,,在書壇得到普遍好評,。中國書協(xié)篆刻委員會委員,培訓中心教授,,工作室導師劉洪洋先生曾評價道:“張峻先生甲骨文書法,,用筆變化豐富,雖以朱墨書寫,,亦不失靜穆之美,,既有刀意又有筆意,,合理的把握了甲骨文線條外形的‘度’,,使通篇用線瘦硬、堅挺,、干凈,、爽利,清麗中寓含蓄,。章法上參差錯落,,體現(xiàn)了率意和字形的不同變化。行草二王一脈,,頗具‘雅’氣,、文人氣。”
先生的成功除了執(zhí)著,、刻苦的不懈努力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他能夠認識和把握書法藝術在當代的發(fā)展趨勢,,能夠將自己的實踐和追求與當代書壇的審美潮流緊緊結合起來,。看他的篆書,、行草作品,,首先可以明確感受到先生對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熟悉和把握。具體來說,,就是在用筆上講求運用和控制筆鋒的技巧,,寫出的點畫不管濃枯輕重,都盡量保持中鋒行筆,,從而保證了點畫的飽滿厚實,,即使在寫到枯筆飛白的時候,也能夠做到點畫起止有序,,交待清晰,。在結體上,他筆下的字大多數(shù)來自古人作品,,盡管在流暢的揮灑中時時也有個人習慣的流露,,但整體的姿態(tài)、取勢卻始終與傳統(tǒng)經(jīng)典保持著明晰的繼承關系,。盡管如此,,先生的作品看上去卻并不保守、并不陳舊,,也不是簡單的模仿或是“集古字”,,相反,他的作品散發(fā)著濃郁的時代氣息,,讓人很難聯(lián)想到他是一位老書家,。尤其是點畫的跌宕起伏,字形的正欹相生,,墨色的濃淡變化,,章法的錯落有致,這一系列的書法技巧,,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這是先生對書法藝術的個性化理解以及通過長期反復磨練出的能力。事實上,,處在慶陽這樣一個書法積淀深厚的地方,,為先生的書法實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這里有一大批在省內(nèi)、甚至在國內(nèi)具有一定影響的中青年書法家,,通過學習交流,,使先生準確體會和把握到書法的取向和趨勢,從而將自己多年的傳統(tǒng)學習,、臨摹古人所獲得的技巧能力進行轉化發(fā)揮,,使之成為追求個性和時代氣息的堅實基礎。
書法的每種字體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本無偏廢,,然而近年來各類書展,動輒就是狂草,、怪體字,,面對著這些伸胳膊扭腿的大作,許多人只能望字興嘆,。藝術創(chuàng)新本無可厚非,,然而時下許多書家整天熱衷于各種展覽或交流活動,能像先生這樣平心靜氣做功課者又有幾人,?藝術的創(chuàng)新是要先繼承傳統(tǒng),,只有傳統(tǒng)的功力深厚了,創(chuàng)新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書法并不是“獨立”的藝術,,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先生在長期的學書過程中,,除了大量,、反復地動手臨習外,還善于思考和領悟,。他的注意力不僅僅在紙,、筆、墨的物質層面,,他在臨摹,、掌握古人技巧的同時,更是把書法放到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去學習,、去研究,。應該說這種思考對于每一個學書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缺乏的,,而這種素質,正是張峻先生的書法能夠入古出新,、并且取得出色成績?yōu)榇蠖鄶?shù)人喜愛的有力支撐,。
張峻先生為人處世很低調,,在他看來成績不足一提,重要的是書法的傳承,,他深感于書法已日漸淡出人們視野,,于是接受隴東學院和慶陽老年大學的邀請,作為客座教授授課書法,,將自己幾十年的書法體會和長期積累的理論知識,,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學生。除了創(chuàng)作和授課,,他還擔任岐黃書畫院副院長,,積極參與岐黃書畫院、慶陽市老年書畫協(xié)會的日常事務,,近來又被中國詩書畫出版社聘為社長,,負責審稿等工作。只要和書法有關,,他都積極參與,。先生還十分強調,作為書法家要有愛心,,要有社會責任感,。四川汶川、青海玉樹地震后,,他積極參與書法義捐活動,,支援災區(qū)重建。他還參加中國自愿服務基金會,、中國書協(xié),、中國美協(xié)開展的“愛我中華資助百萬空巢老人關愛自愿服務行動,”積極捐贈作品,,表達了一個書法家的愛心和博大胸懷,。
第三屆蘭亭獎終身成就獎姚奠中先生說過“名為實賓,是身外之物,,對個人不足輕重,,由于書法又是文化載體,因而對社會具有雙重作用,,所以我們既要字寫得正,、寫得好,為書壇樹立一種正氣,,又要通過內(nèi)容,,對社會起到推動和諧、進步的導向作用,?!边@與先生的堅持不謀而合,,在當今喧囂的書壇,先生無論從事什么事業(yè),,于家庭,、于工作、于書法,,均態(tài)度嚴謹,,不以善小而不為,真正達到了君子慎獨的境界,。我們有理由相信,,以先生的執(zhí)著、勤奮,、敏悟和好學,,他的書法之路將會走得更遠。